《礼记◆月令》第六(一孟春)1~2
【题解】
郑玄说:“名日《月令》者,以其纪十二月政令之所行也。”换言之,一年十二个月,每月的天文如何,节气如何,候应如何,根据这种天文、节气、候应,王者应该推行哪些政令,不应该推行哪些政令,以期国治民安,逐月详言之。这就是本篇的中心内容。
月和令要互相配合,配合的原则是上察天文,下授民时,不可随心所欲。本篇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的一年施政纲领。如春季属木,阳气渐盛,是万物生养的季节。因此,王者发布政令就要以宽厚仁恩为主旨,以顺应时气。本篇的来源,郑玄认为“本《吕氏春秋》十二月纪之首章,礼家好事抄合之”,其说近是。
1、孟春之月①:日在营室②,昏参中③,旦尾中④。其日甲乙⑤。其帝大皞⑥,其神句芒⑦。其虫鳞⑧。其音角⑨,律中大簇⑩。其数八(11)。其味酸(12),其臭羶(13)。其祀户(14),祭先脾(15)。
【注释】
①孟:开始。指四季开始的第一个月。
②营室:二十八宿之一,即室宿,其位置在十二次的诹訾(zōu zī)。又名定星,今属飞马座。二十八宿都是恒星,古人用以作为观察天象的坐标。把黄道(太阳周年视运动的轨迹)附近一周天,按照由西向东分为十二等分,称为十二次,每一次都以二十八宿中的星作为名称标志,用来指示一年四季太阳所在的位置,以说明节气的变换。十二次是从太阳冬至时所在的次数开始数,这一次叫做星纪(十二月初七至一月初五),第二次叫玄枵(xuán xiāo一月初六至二月初三),第三次就是诹訾(二月初四至三月初五)。第四次是降娄(三月初六至四月初四)第五次是大梁(四月初五至五月初五)第六次是实沈(五月初六至六月初五)第七次是鹑首(六月初六至七月初六)第八次是鹑火(七月初七至八月初七)第九次是鹑尾(八月初八至九月初七)第十四是寿星(九月初八至十月初七)第十一次是大火(十月初八至十一月初八)第十二次是析木(十一月初九至十二月初六)。而室宿正当诹訾的位置,所以就用室宿记(即营室)指代太阳运行所在的次,以说明时节已进入到孟春,作为标志的星是营室。
③参(shēn):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,今属猎户星座。中:古代天文学术语,指星宿出现在观测者子午圈的位置。
④尾: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,今属天蝎星座。
⑤甲乙:五行家将天干十日与五行相配,即甲乙配木,丙丁配火,戊己配土,庚辛配金,壬癸配水。又以五行配东南中西北和春、夏、秋、冬。东方、春天配木,南方、夏季配火,中央配土,西方、秋季配金,北方、冬季配水。王夫之说:“凡春,以甲乙之日为王而吉也。余放此。”
⑥大皞(hào):太皞,即伏牺氏,传说中的古帝名,五行家认为他是以木德王,故将其尊为东方之帝,主春。
⑦句芒(gōu máng):传说中上古另一部落首领少皞的儿子,名重。因辅佐木德之帝即太皞(伏牺氏)有功,故死后为木神,也称为春神、东方之神。主管树木的发芽生长。太阳每天早上从扶桑上升起,神树扶桑归句芒管,太阳升起的那片地方也归句芒管。
⑧虫:古时对动物的总称。鳞:五虫之一。古人将动物分为五类,即羽虫(禽类)、毛虫(兽类)、甲虫(昆虫类)、鳞虫(鱼类)、课虫(人类),见《大戴礼·易本命》。五行家又以五虫配五行,即鳞虫配木,羽虫配火,课虫配土,毛虫配金,甲虫配水。
⑨角(jué):五音之一。宫、商、角、徴(zhǐ)、羽,合称五声。五行家将五声与五行相配,角配木,是春天、东方之声。
⑩律中大簇:律,律管,即定音的竹管。中(zhòng):对应。大簇:太簇,古代十二律之一。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。黄钟、太簇、姑洗、荻宾、夷则、无射为阳律,称“六律”;大吕、夹钟、中吕、林钟、南吕、应钟为阴律,称“六吕”。五行家又将十二律与一年的十二月相配,大族配孟春之月。古人用蔑草的灰塞在十二律的竹管中,某个月份到了,和它相应的律管里的蔑草灰就飞动起来了,这就是“律中”。
(11)数八:这是举春月之成数而言。据说五行有生数,有成数。所谓生数,是指五行排列顺序之数,即一水,二火,三木,四金,五土,这是天生之数。所谓成数,是指奇偶相配相成之数。除去五生数,尚余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。单数为阳,偶数为阴。故水一的成数是六,火二的成数是七,木三的成数就是八。木为春,故春月之成数为八。金四、土五与九、十亦互为成数。
(12)其味酸:酸,五味之一。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,合称五味。古人将五味配地之四方及中央。
(13)其臭(xiù)羶(shān):臭:气味。羶:五臭之一。五臭指羶、焦、香、腥、朽。古人又将五臭配地之四方及中央。
(14)户:五祀之一,五祀指户、灶、门、行、中雷。古人认为春天阳气上升,蛰伏的动物开始活动,由户而出,所以春季要祭祀户神。
(15)先脾:以脾脏为尊。古人将五脏配五行,脾配木,肺配火,肝配金,肾配水,心配土。孟春之月属木,故祭品以脾脏为尊。
【译文】
孟春正月:太阳运行的位置在营室;黄昏时,参星位于南天正中;拂晓时,尾星位于南天正中。春季的吉日是甲乙,于五行属木。尊崇的帝是以木德王的太皞,敬奉的神是木官句芒。动物中与木相配的是鳞虫。五声中与木相配的是角声,与此月相应的是十二律中的太簇。与木相配的成数是八。与木相配的五味是酸,五臭是羶。本月要祭祀户神,祭品中以脾脏为尊。
2、东风解冻,蛰虫始振,鱼上冰,獭祭鱼①,鸿雁来②。
【注释】
①獭(tǎ)祭鱼:水獭将捕得的鱼陈列在水边,像祭食似的,故称。獭祭鱼常用来比喻罗列故事、堆砌成文。
②鸿雁来:《吕氏春秋》作“候雁北”。
【译文】
春风吹起,冰雪解冻,蛰伏土中的动物开始苏醒活动。鱼儿从深水处向上游到冰层下。水獭将捕到的鱼陈放在岸边,像祭祀一般。鸿雁从南方飞来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